ID2494102

沉迷吸猫,不可自拔;热衷吐槽,初心不改

关于黄少天

首先,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强调的是,我这仅仅是一家之言,而且完全不能保证其正确,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和他自己的经历、学识、经验、性格、认知模式都有关系。与其说我做出什么分析,不如说,我提出一个观点,有兴趣可以讨论讨论,不喜欢就别理我了,犯不着为了我动肝火——当然,真生气来骂两句也成,我能理解,但过分了我也不会乖乖挨骂(。)


黄少天这个角色是很有趣的,他身上有很多的元素,比如话唠,一天到晚叽叽呱呱的;爱撩人也乐于被撩,一天到晚红红火火恍恍惚惚(×);讲义气,乐于为朋友两肋插刀,当然也会根据气氛随手给朋友插上两刀(朋友互损意味,非恶意行为);冷静,看问题看得透,比外表表现出来的更善于隐忍,善于捕捉机会,也能够主动制造机会。


那在这些基础上,我们可以做一些合理的分析,甚至适当的衍伸和推理,但最好不要随便上升到他的家庭背景和幼年成长经历上——当然,后者作为一个脑洞说出来大家一起八卦八卦也无不可,说不定还能刺激创作灵感,但千万别太当真,这是前提。


1、话唠

语言的功能主要是表达和沟通,一个话唠,你说他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,这是可能的,甚至可以说,是可以说得通的,我甚至和朋友开玩笑说,我觉得黄少天是一个有一定程度表演性人格特质的人,俗称“人来疯”(喂)

黄少天的话唠在作品里有3个比较常见的作用,一是干扰对手,二是自我宣泄(书中曾提到这样的行为对他来说,也许反而有利于比赛中更集中注意力),三……就是刷刷存在感了。这样的人,你说他希望大家都注意他,这算是很合理的一个推论。但一个希望大家都注意他的人,这背后的心理是很复杂的。

有的人是天性使然,比如有表演性人格甚至癔症倾向的人,就会以很夸张的表现来博得大家的眼球,喜欢成为众人关注的重心。这种行为听起来似乎很极品,其实只要不过度还是很讨喜的。这甚至可以成为一种天赋——有些所谓天生的演员,其实便有如此倾向。所以他们的表演更有渲染力,也更能抓人眼球(所谓明星气场吧)。

有的人可能和童年早期的经历有关。比如所谓自卑论,我倒更倾向于求关爱一说,比如在童年早期,养育人比较繁忙,虽然并非不关爱孩子但容易因为其他事情(比如工作)而无意中忽视了孩子,所以孩子只有非常夸张的表达来求关注,久而久之这就会形成一种行为模式。这种情况当然也是有的,不过相对也要注意,其实也有完全相反的情况。

比如真的童年早期被过度忽视的孩子,到最后反而会不愿意表达——因为即便表达也不会得到关注,反复努力后,他就选择彻底放弃了,今后也不会再尝试。这属于“习得性无助”,是一种很悲哀的事情。因此,我们要考虑完全相反的可能性存在。

也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,家长反复鼓励其在外人面前展示自我,并且每次都给与及时的正面肯定和奖励,久而久之,他就越来越习惯和喜欢这样的行为习惯。这也算是一种阳性强化的认知行为干预手段了。

因此,黄少天的话唠除了他的干扰目的和宣泄目的外,在刷存在感方面,不能排除他有一定表演性人格倾向,也可以在同人文里二设比如他有点缺爱所以更嗷嗷求关注,这其实都可以作为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存在,但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自圆其说。


2、炸毛(?)

其实在这个行为上,我有很我流的解释:因为我倾向于少天是有一定表演性人格倾向的人,所以这种炸毛行为,不如说也是一种“表演行为”。

正所谓“彩衣娱亲”(喂),或者说“自娱娱人”,他撩拨别人,要别人回应;别人撩拨他,他也会以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来回应(然后分分钟“炸毛”)。因为也许对他来说,这是一种娱乐手段,一种表演方式,活跃气氛,你好我好大家好,整个群的人都开心,自己也很开心……多好哇。

通俗来说,这叫做“玩”

但是,这是一种有意识(当然,在习惯后他已经不需要刻意去选择这种回应模式,所以变成一种无意识的“有意识”了)的行为,所以在这种炸毛行为中,他的心态是很平稳的,表现也很放松,咋咋呼呼,但基本不会真的动气(玩大了小小的不快可能会有,但不会有啥黑泥)。不过,当涉及到一些原则性的重大问题时,他就不会再用这种略带夸张的方式去应对,而变得更加犀利,甚至一针见血一些。

以上,这是我个人的一种理解,依旧不能保证其绝对正确性。但是他这样一个基本上可以确信是外向型人格的人,情感表达更直接一些,反应更快一点,甚至真的炸毛,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吧。

那么,他会不会是一个情绪不稳定,内心脆弱(比如所谓自卑说?),所以容易被人触动,因此容易炸毛的人呢?

其实我尝试考虑了这种可能性,但从我解读的角度来说,个人理解他在“炸毛”的时候,状态还是很好的,可以说,情绪饱满有张力,心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,以我所掌握的知识来说,我就觉得不太像后面这种解释了。因为一个内心脆弱不稳定的人,在被轻易激起炸毛时,他的心境不会很是稳定的,而是产生很激烈的动荡;这种情绪体验也比较深刻,当事人会认真的生气和痛苦,但我在黄少天身上,仅就书里的部分,我基本没有看到他有类似的表现。

相反,他其实有过一次深刻的痛苦的情绪体验,当时他是怎么表现的呢?

“我什么也不想说。”——这是所有黄少天粉丝都应该记得的台词。在遭遇重大挫折,所有人包括他都感到痛苦时,他并没有炸毛反而选择了这样的情绪表达方法,对比一下他平时的炸毛反应,我觉得还是可以思考一下的。


3、理性的一面

上面说的易炸毛或许可以立即为他感性丰沛、情绪饱满的一面,那么他的所谓机会主义,其实可以体现他冷静的一面,甚至是理性居主导的一面。

之前比较引起争议的是“城府”这个词,其实我对这个词还好,因为这也是一个人“成熟度”的表现。

黄少天这个角色非常有年轻感,甚至在他的某些后辈(比如可敬的于锋和许斌同学)面前,你会产生他反而更年轻的错觉。但另一方面,他在人情世故方面是不是真的不通呢?

显然,不通是不可能的。我们可以追溯到他在叶修退役问题上的反应。他会出于义气来帮忙,但一方面是因为好面子,另一方面未必不是因为考虑到“职业选手”和“战队”的立场,他选择以个人身份私下帮忙,这就是一个比较妥当的处理方法。而在问及叶修退役的问题时,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背后纠结所在(那都是一些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层面的问题了),同时还能非常冷静而坦率的承认,如果真的存在利益纠纷,自己也不过是一颗棋子,不说无足轻重,但在俱乐部利益面前也绝对不是想象中那么重。

这就说明他对于这些人情世故、利益纠纷方面的问题,最起码是“懂得”的,并且能冷静的推及自身,而不是像有些人“道理我都懂但放到自己身上就不能接受”。能到这个程度,那已经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社会人了。

但请注意的是,懂得不代表接受,也不代表就会主动按照这些潜规则去做。所以即便是成熟社会人,20、30、40、50岁也都是不一样的状态。因此黄少天这个人的成熟度到底到达哪个程度,他的底限又在哪里,就需要更多证据来分析。

不过遗憾的是,书里这方面提及不多,所以同人作者还是自己思考,然后努力自圆其说吧。

评论(22)
热度(524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ID2494102 | Powered by LOFTER